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?老司机给你捋一捋

问财精选 (5) 10小时前

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?老司机给你捋一捋_https://www.fsyjjx.cn_问财精选_第1张

不少人在办理贷款时,都会碰到一个让人有点头疼的问题:怎么说好的利率,最后算出来却比当初谈的要高?尤其是最近几年,感觉市场上的贷款利率波动也挺大的,今天低明天高,明明是同一家银行,同一个产品,怎么就轮到我头上,利率就上浮了呢?其实,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不少,很多时候并非是简单的“银行想多赚钱”,而是多方面博弈的结果。

央行基准利率调整是根本

最直接、也最根本的原因,当然是央行的基准利率变动。大家都知道,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,比如通货膨胀、经济增长速度、就业情况等,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、再贷款利率等等,这些都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。当央行决定收紧货币政策,比如提高基准利率时,银行的融资成本自然就上去了。

这就好比批发市场上的进货价涨了,零售商肯定也得跟着把售价提上去,不然就没法做生意了。所以,如果你在央行宣布加息之后不久去申请贷款,或者贷款合同里有“浮动利率”的条款,那么你最终的贷款利率上浮,很可能就是直接跟随了央行的动作。

有时候,这个“上浮”可能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,而是有一个滞后期。银行内部的定价模型、贷款合同的约定,以及市场传导机制,都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和反映。我们当初在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这个问题上,确实也踩过一些坑,以为合同里写着“按LPR加点”,但LPR一涨,但某些贷款产品因为内部结算周期的关系,可能要隔几个月才真正体现在你的还款额里。

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

除了央行的宏观调控,银行自身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。银行的钱从哪里来?除了客户存款,还有同业拆借、发行债券、央行借款等等。如果市场上的资金整体比较紧张,比如其他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大幅提高存款利率,或者央行的逆回购利率提高了,那么银行的整体融资成本就会上升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央行基准利率没动,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,也可能会对新的贷款申请提高利率,或者对存量贷款进行调整。我记得之前有个客户,贷了一笔经营性贷款,刚开始利率挺低的,但是后来由于市场资金面普遍收紧,其他同类贷款利率都涨了,银行就找他谈,说要适当上调一下利率,因为他们的资金成本确实上来了。

而且,银行内部也有自己的资金流动性管理。如果某个时期银行的存款流失比较严重,或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需要持有更多的流动性资产,那它们为了揽储或者吸引资金,就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。这些成本最终都会通过贷款利率的定价来体现。

甚至,有时候银行内部的资金分配也会影响利率。比如,有些贷款产品可能并不是银行最优先支持的业务,或者某个支行的额度比较紧张,为了控制贷款规模,他们也会选择提高利率来“劝退”一部分客户。

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估

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。银行放贷,说到底是要承担风险的。如果贷款人的信用记录良好,收入稳定,工作单位也稳定,那么银行认为风险较低,自然会给出一个相对优惠的利率。但反过来,如果贷款人的信用状况有所变化,比如有逾期记录、收入不稳定、工作变动频繁,或者贷款用途的风险评估比较高,银行就会认为风险增加。

为了覆盖这种增加的风险,银行就可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增加点数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上浮”。我见过不少客户,因为一时疏忽,导致信用报告上出现了一些小瑕疵,结果申请贷款时,同样的额度,利率就比之前高了不少。

这种“上浮”有时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比如,你申请一笔消费贷,一开始银行评估你的风险是B级,给了一个LPR+X%的利率。但如果在你还款过程中,你出现了一些逾期,或者收入大幅下降,银行在进行贷后管理时,可能会重新评估你的信用风险,然后将利率调整到LPR+Y%(Y>X)。这也是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的一个重要体现。

还有一种情况,比如贷款机构推出了某项“优惠利率”产品,但前提是你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,比如提供额外的担保、buy银行的理财产品等。一旦你后续未能满足这些附加条件,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合同发生了变更,那么原本的优惠利率就可能取消,按照正常的浮动利率来计算。

市场竞争与供需关系

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。在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银行、不同的贷款产品之间,为了争夺客户,利率也会有所变动。如果市场上的贷款需求旺盛,而银行的资金供给相对有限,那么利率自然容易上浮。反之,如果银行资金充裕,但贷款需求不足,银行为了把钱贷出去,可能会主动降低利率。

我之前所在的业务部门,就经历过一段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期。为了争夺优质客户,各家银行都在使劲压低利率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收紧,大家又都捂紧了钱袋子,利率也就迅速回升了。所以, 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 ,市场供需关系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。

有时候,监管部门也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,鼓励或者限制某些行业的贷款,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利率。比如,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时,可能会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降低利率,但与此同时,对一些高风险行业或者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,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,甚至不愿意放贷。

而且,在不同的贷款类型之间,利率也会有差异。比如,抵押贷款通常比信用贷款的利率低,因为有抵押物作为担保,风险相对较低。如果市场对某种特定类型的贷款需求激增,比如最近炒作得比较厉害的某个行业,银行可能会对这些贷款的利率进行上调,以控制风险。

贷款合同中的浮动条款

最后,也得回到贷款合同本身。很多贷款合同中都会包含“浮动利率”条款,通常是与一个基准利率挂钩(比如LPR),然后再加上一个固定的点数。这个基准利率是会随市场变化的。所以,即使你当初谈好的利率是LPR+X%,当LPR涨了,你的实际利率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合同里会约定一个“重定价日”。比如,合同约定每年的某个固定日期(比如1月1日)对利率进行一次调整,以当时的LPR为准。如果你是在这个重定价日之前申请的贷款,或者你的重定价日在LPR上涨之后,那么你就会享受到更高的利率。

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对合同里的浮动条款理解不太清楚,以为他锁定的那个利率就是最终利率,结果在重定价日过后,发现还款额突然增加了不少,就觉得银行“欺骗”了他。其实,这更多是合同条款理解的问题。在办理贷款时,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里的每一项条款,尤其是关于利率如何调整的部分,是非常重要的。

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利率波动比较频繁的环境下,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利率会一直保持不变。我们要做的,是在贷款前就了解清楚,为什么贷款利率会上浮,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利率的变动,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和还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