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什么叫授信”,这个问题,我经常听到,也经常在各种场合去解释。有时候觉得,这不就是给钱嘛?但细琢磨一下,又远不止于此。很多时候,客户或者刚入行的朋友,一上来就问“我的授信额度是多少?”、“这个授信怎么申请?”……言下之意,都觉得授信就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单方面地“给”你一笔钱,让你去用。但事实是,授信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,更是一种评估和管理风险的机制。
我印象很深的一次,是跟一个小老板聊天。他做了个小生意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就想扩大规模,就来找我们。开口闭口就是“我要多少授信”。我问他,你的公司财务报表呢?你的经营情况怎么样?你的未来规划呢?他一脸茫然,说“这些不都写在我的名片上了吗?我生意这么好,你们不信我,还能信谁?”那时候我就知道,他理解的授信,就是一种简单的信任背书,一种“给我钱,我能还”的口头承诺。但金融机构要考虑的,远比这要复杂得多。
实际上,授信,从根本上来说,是金融机构(比如银行、信托、租赁公司等)根据对一个客户(个人或企业)的信用状况、偿还能力、经营状况、还款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后,给予的在一定时期内、一定额度内的融资承诺。这个承诺,可以表现为贷款、xyk、信用证、银行承兑汇票,甚至是预授信额度。它不是你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,也不是想给多少就给多少,这是一个基于风险控制和收益考量的过程。
这么说吧,授信就像是你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,你得先让服务员(也就是我们这些金融从业者)了解你的口味、你的预算、你的身份,他们才会给你推荐合适的菜品(产品),并告诉你这顿饭的大致价位(授信额度)和用餐规矩(还款条件)。你不能一来就点最贵的菜,还说“我就要这个”。
很多人把授信直接等同于“信用”。没错,信用是授信的核心,是重要的考量因素。比如,看你的历史还款记录,有没有逾期、违约的情况,这是最直观的。一家企业的经营能力、盈利能力、资产负债情况、现金流状况,这些都是评估其信用的重要指标。个人的话,收入、职业、家庭情况、社会关系,也会被纳入考量。
但是,光有良好的信用记录,未必就能获得高额的授信。我见过不少信用报告上干干净净的人,但一到实际申请授信的时候,就卡壳了。为什么?因为金融机构还要看你的“授信”是用来做什么的。如果你要授信是为了一个风险极高的项目,即使你信用再好,机构也可能会犹豫。反之,如果你的项目前景广阔,虽然你之前的信用记录不算特别完美,但机构可能会基于项目的潜力给予一定的授信。这背后的逻辑是,授信不仅仅是基于过去,更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和判断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客户自身有能力,也有意愿还款,但因为某些客观原因,比如行业周期性波动,导致短期的偿还能力下降。这时候,即使客户的信用记录上有那么一两个小瑕疵,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了背后的原因,并且客户能提供有效的周转方案,我们是有可能调整授信策略的。这正是“专业人士在随手写稿”的特点,不是僵化的条条框框。
谈到授信额度,很多人觉得是个神秘的数字。其实,它是一个动态的、综合评估的结果。首先,要看客户的“资质”,包括前面说的信用、收入、资产、经营状况等。然后,要看授信的“用途”。是用来日常周转,还是固定资产投资?是短期的小额借款,还是长期的项目融资?用途不同,风险评估的侧重点也不同。
再者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“担保方式”。你有没有抵押物?是房产、设备,还是股权?抵押物的价值、变现能力,都会直接影响授信额度。如果客户能够提供优质的担保,那么在同等其他条件下,授信额度自然会更高。当然,现在很多授信也开始尝试无担保,但这背后是更复杂的风险模型和更严格的客户准入。
我记得之前有个客户,就是那种“小而美”的企业,创始人非常有激情,产品也很有竞争力,但苦于没有足够的抵押物。我们就花了很大力气去研究他的现金流,去分析他的客户结构,去评估他的未来盈利能力。最终,在严格的监控和分期发放授信的条件下,我们还是给予了他一部分授信支持。这个过程,就是金融机构在进行授信决策时,如何在风险和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。
在授信审批过程中,我们最害怕遇到的就是“风险点”。这些风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,但有一些是比较常见的。比如,财务造假。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授信,会故意虚报收入,隐瞒负债。我们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,会仔细核查财务报表,交叉验证信息,但有时候,精明的财务人员确实能做到“以假乱真”。一旦发现财务造假,不仅授信会被拒绝,甚至可能涉及法律责任。
另一个常见的风险点是“抽贷风险”。也就是说,客户获得授信后,并没有按照约定的用途来使用,而是挪作他用,甚至用于高风险的投机。还有就是“关联交易风险”,比如股东之间的过度输送利益,或者与关联企业之间进行非市场化的交易,这些都可能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和风险。
我还遇到过一种情况,客户的经营模式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。比如,一些非常依赖单一客户或者单一产品的企业。一旦这个客户或者产品出现问题,企业的整个现金流都会崩溃。这时候,即使这家企业过去几年财务报表看起来都很漂亮,我们也需要非常谨慎地评估其未来的授信风险。
既然聊到“什么叫授信”,作为过来人,我想给一些正在寻求授信的朋友提几点我的个人经验。首先,一定要诚实。无论是在提供资料还是在陈述经营情况时,诚实是最重要的。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是非常深入的,一旦发现不实之处,后果很严重。
其次,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实力。在申请授信之前,自己要想清楚,需要多少钱?这笔钱用来做什么?预计多久能收回?自己的还款能力有多强?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,再去和金融机构沟通,会事半功倍。不要盲目追求高额授信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最后,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。授信不是一次性的交易,而是一个长期的合作过程。平时多与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保持contact,让他们了解你的经营情况,及时汇报公司的发展和遇到的问题。这样,在需要授信的时候,他们会更了解你,也更愿意支持你。别等到需要钱的时候才想起银行,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