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定投如何选择基金:老司机带你避坑

问财精选 (4) 13小时前

基金定投如何选择基金:老司机带你避坑_https://www.fsyjjx.cn_问财精选_第1张

不少朋友问我,基金定投到底怎么选基金?这问题看似简单,其实门道可不少。很多人一上来就盯着收益率,觉得越高越好,结果踩了不少坑。今天就跟大家唠唠,咱们投基这些年,到底是怎么摸索出来的。

别只盯着过往业绩,那只是参考

刚开始接触定投,最容易犯的错就是“看图说话”。看到某只基金过去几年涨得猛,就觉得它未来肯定也能涨,于是乎直接买入。但你想啊,市场是变化的,基金经理也是人,今天辉煌不代表明天就一定牛。我见过不少曾经的明星基金,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业绩一路下滑,甚至跌出前几十名。所以,过往业绩只能作为参考,而且要看它在不同市场环境下(牛市、熊市、震荡市)的表现,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比较绝对涨幅。

更何况,基金经理的风格也会变,投资策略也可能调整。基金公司内部的考核、人才的流动,这些都会影响到基金的表现。你可能看的是三年前那个优秀的基金经理,但现在管理这只基金的人,你了解多少?所以,单纯依赖过往业绩,就像只看一辆车的最高时速来判断它适不适合你日常代步,总归有点片面。

我更喜欢去了解基金的“投资理念”和“持仓风格”。比如,这家基金是偏向价值投资,还是成长投资?是重仓大盘股,还是中小盘?是偏蓝筹,还是科技股?弄清楚这些,你才能知道它和你自己的风险偏好、投资目标是否匹配。而且,即使是定投,你也希望你选择的基金,在市场波动时,能有相对稳定的表现,而不是跟着大盘一起“过山车”。

基金经理的“长期主义”很重要

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基金经理。很多时候,我们买基金,其实是在“买基金经理”。一个有稳定投资思路、经历过市场周期考验,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自己理念的基金经理,是定投成功的关键。我见过一些基金经理,能力圈很清晰,知道自己擅长什么,不擅长什么,并且能够在这个框架内深耕。这样的基金经理,即便短期业绩有波动,但长期来看,往往能给我们带来稳健的回报。

怎么看基金经理?除了看他管理过的基金业绩,还可以看看他是否有“言行一致”。比如,他在公开场合表达的投资理念,和他实际的持仓有没有大的出入。如果他总是追逐热点,频繁更换持仓,那可能就不是一个适合定投的“定心丸”。我还会关注基金经理的“从业年限”和“管理时间”,一个能在同一个领域深耕多年,并且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基金经理,其价值会更大。

有时候,我会主动去了解基金经理是否有自己的“投资心得”或者“公开分享”。比如,一些基金公司会发布基金经理的年度报告或者市场观点。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热爱投资,并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毕竟很多时候,他们也是在“为公司打工”,但你总能从字里行间,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。

关注基金的“风险指标”,别光看收益

收益率固然重要,但风险同样不能忽视。尤其是定投,我们追求的是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,而不是短期的暴利。所以,我会关注一些风险指标,比如“夏普比率”、“zuida回撤”。夏普比率越高,说明在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,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;zuida回撤则告诉我们,这只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zuida的跌幅是多少。对于定投来说,一个能控制好回撤的基金,会让你在市场下跌时,心里更有底,也更容易坚持下去。

坦白说,很多时候,我会忽略掉这些指标,就去看基金的收益。然后,市场一跌,就开始恐慌。等到缓过神来,又发现当初没选好,可能选了一只波动性特别大的基金。这就像你去爬山,只看山顶有多高,却没考虑山路有多陡峭,容易摔跤。所以,学会看这些风险指标,是帮助你选出一只“更适合你”的基金,而不是单纯的“最能赚钱”的基金。

而且,不同的基金类型,风险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。比如,股票型基金,关注zuida回撤就非常重要;而债券型基金,可能更关注利率风险。理解这些,才能更精准地选择。

别忘了“费率”,积少成多是真理

很多人可能觉得费率不高,不值得一提。但你想想,定投是长期行为,一年、两年、五年、十年……这些年累积下来的管理费、托管费,说不定就占了你一部分收益。尤其是那些主动管理型基金,费率普遍比指数基金高。我见过不少投资者,因为一开始没太在意费率,长期下来,发现同样的市场涨幅,因为费率的原因,到手的收益就差了不少。积少成多,这句话在费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我一般会倾向于选择“管理费”和“托管费”相对较低的基金,尤其是指数基金。虽然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在某些阶段有超额收益,但你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更高的费率,而且这部分超额收益是否能持续,还不好说。所以,如果市场整体上涨,选择一个费率低的指数基金,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。当然,如果碰到你特别看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,并且你能判断它长期价值,那也可以适度接受稍高一些的费率。

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,就是“申购费”和“赎回费”。虽然定投一般是场内进行,可以避免一部分申购费,但如果你是在第三方平台buy,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成本。虽然不高,但长期积累下来,也是一笔钱。所以,在选择buy渠道和基金产品时,都要把这些“隐性成本”考虑进去。

“行业选择”和“基金类型”的匹配

最后,回到我们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,投哪个行业。这个其实跟你的个人判断和市场风向息息相关。有人喜欢投消费,觉得民生必需品,旱涝保收;有人喜欢投科技,觉得代表着未来;还有人喜欢投医药,觉得是朝阳产业。这些选择,没有绝对的对错,关键在于你是否了解你选择的行业,以及你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是否有信心。

对于定投来说,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“长期有增长潜力”的行业,并且尽量分散投资。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比如,你可以考虑在科技、消费、医药、新能源等几个领域中,挑选一两只代表性的基金进行定投。这样,即使某个行业短期内出现回调,也不会对你的整体收益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
而且,你还需要了解不同基金类型的特点。比如,指数基金跟踪的是某个指数,风险相对分散,费率较低,适合作为“基石”;而主动管理型基金,则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基金经理和基金的投资逻辑。有时候,我会选择“混合型基金”,它能根据市场情况,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灵活配置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。具体选择哪种,还是要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。

总而言之,基金定投如何选择基金,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。别听风就是雨,多做功课,理性分析,才能让你的定投之路走得更稳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