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学生如何个人理财”,这问题问得,好多人上来就讲一大堆大道理,什么强制储蓄、记账、预算,听得人云里雾里,好像没点经济学博士学位就没法开始一样。其实,真不是那回事。在我看来,大学阶段的理财,更像是一场摸索,是培养一种习惯,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。
我见过不少师弟师妹,一上来就问我怎么买股票、怎么炒币。拜托,你每个月零花钱就几百块,还想着一夜暴富?这不现实。大学生主要的收入来源无非是父母给的生活费,加上一些兼职收入。所以,第一步,得把这个“钱袋子”理清楚。父母给的生活费是多少?有没有固定比例?兼职收入有多少,稳定吗?这些数字,你得心里有数。
我当初大学的时候,父母给的生活费大概是每月800块,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正常的水平。我吃饭、交通、日用品基本都够了。但有时候,我也会找点兼职,比如在学校图书馆帮忙,或者帮老师做一些数据录入的工作,一个月能额外赚个两三百。这些钱,我就不算到“生活费”里,而是单独放在一个“小金库”。
然后,你需要知道钱花在哪儿了。别觉得麻烦,你哪怕花一周时间,把每天的开销都记下来,哪怕是个大概数。我当年是用一个笔记本,简单记个“早餐5元,公交2元,零食10元”。一周下来,你就会发现,原来那些零零碎碎的花销加起来,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。特别是那种冲动消费,比如看到新出的手机壳、限量版球鞋,觉得“哎呀,就买这一次”,结果一个月下来,不知不觉就花了不少。
把钱的来源和去向弄明白了,接下来就是“强制储蓄”。这个概念听起来老套,但对于大学生来说,真的特别重要。别想着攒多少钱,关键是养成一个“不花钱”的习惯。我说的“不花钱”,不是让你变得抠门,而是有意识地控制不必要的开销。
比如说,父母给的生活费800块,如果你花得只剩200块,那说明你开销有点大。这时候,你就得想办法,是不是可以少喝点奶茶?少去几次KTV?或者,把每周的花销上限定在150块。剩下来的50块,就直接存起来。这个“存起来”很重要,最好是专门办一张卡,或者在支付宝/微信里建立一个“储蓄罐”,就当这钱不存在。
我那时候,一个月工资拿到手,第一件事就是把200块钱转到我那张专门的“小金库”卡里。不管后面怎么花,这200块我是绝对不动的。等到毕业的时候,这笔钱虽然不多,但它代表了一种坚持,一种对未来的规划。而且,当你习惯了每个月固定存下一笔钱,你会发现,你对金钱的掌控感也越来越强。
当你初步养成了储蓄的习惯,并且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基本的控制,就可以考虑怎么让这些钱“生钱”了。这个时候,我会推荐一些风险相对较低、门槛也低的投资方式。对于大学生来说,最适合的莫过于“小额定投”。
什么是小额定投?简单来说,就是你每个月固定投入一笔钱,去buy一种资产,比如指数基金。指数基金它跟踪的是一篮子股票,风险相对分散。比如,你可以选择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。你每个月固定投入100块或者200块,不看市场短期波动,长期下来,它往往能获得不错的平均收益。
为什么推荐定投?因为它能帮你克服人性的弱点。比如,你今天看到某只基金大涨,就想一次性买入,结果第二天就跌了,你又慌了。定投就不会让你有这种“追涨杀跌”的冲动。它是一种“微笑曲线”的投资方式,市场跌的时候,你买到的份额就多,市场涨的时候,你买到的份额就少,长期下来,平均成本会更低。
当然,选择定投的基金也很关键。我当时研究过一些,发现一些规模较大、长期业绩稳定的指数基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。你可以去一些基金评测website看看,了解一下不同基金的表现。刚开始,哪怕是投100块,也是一种学习和尝试。
说到投资,就得说说风险。我见过太多因为不懂风险,把大学生活费赔光的人。特别是那些听信“内幕消息”、“一夜暴富”的宣传,去炒一些高风险的衍生品,比如一些不知名的加密货币、或者高杠杆的期货。这些玩意儿,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大学生来说,简直就是“毒药”。
我当时有个朋友,本来生活费挺宽裕的,结果听信了一个“炒币大神”的推荐,把攒了半年的钱投进去,结果市场暴跌,血本无归。那段时间,他整个人都颓废了,整天想着怎么翻本,结果越陷越深。最后,还是靠父母的接济才缓过来。
所以,你要时刻提醒自己,投资是为了让钱增值,而不是让你冒险。那些短期内就能让你翻几倍的“机会”,往往背后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。在你真正搞懂一样投资产品之前,千万不要轻易出手。哪怕是你的“小金库”里有几千块钱,也别想着去追逐那些短期暴利。
大学时期,是你人生中难得的“试错”期。你犯了错误,代价相对较小,而且还有机会去学习和改正。所以,别害怕尝试,但要有底线。
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财经类的书籍,听一些专业的讲座,了解一些基本的金融概念。比如,什么是通货膨胀?复利是怎么回事?了解这些,能让你对金钱有更深刻的认识。我在读大学的时候,就经常去图书馆看经济学方面的书,虽然很多内容一开始听不懂,但慢慢积累,对我的理财观影响很大。
此外,你可以把你理财的经验记录下来,包括你投资的决策,为什么这么做,最后的结果怎么样。这样做,有助于你复盘和总结,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。等到了工作岗位,你就会发现,这些在大学时期积累的理财习惯和经验,会让你比同龄人走得更稳健。
总而言之,大学生个人理财,关键在于“早接触,慢积累”。别想着一夜暴富,先从控制消费、强制储蓄开始,然后小额定投,培养长期投资的观念。记住,大学是你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时期,也是你打下良好财务基础的最佳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