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石油为什么降价?”这个问题,最近在不少加油站附近,甚至是一些行业群里,都挺让人好奇的。很多人习惯了油价“涨多跌少”,一看到中石油有降价动作,第一反应可能是“是不是因为库存积压太严重了?”或者“是不是国际油价跌得太厉害了?”这些看法都有点道理,但我觉得,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,至少从我这些年跑车、跟油站打交道的经验来看,降价背后,有时候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,而且,有时候降价并不一定是为了“去库存”,而是另有打算。
确实,石油这种商品,量一大,储存成本可不是闹着玩的。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炼厂,或者输油管线末端的储备库,一旦生产节奏和市场需求对不上,或者国际原油到港量比预期大,就容易出现临时性的库存压力。这时候,降价促销,或者给大客户一些优惠,把油“弄出去”,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。我记得前几年,有一次国际油价突然跌了很多,国内市场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前期的高价货,结果炼厂那边生产出来的成品油,就只能赶紧往下调价,不然堆在库里,占地方不说,万一油品储存时间长了,还需要检测、维护,那更是额外的开销。
但话说回来,中石油这样的巨头,它们的计划性是很强的。不太可能因为一时的库存积压,就进行大规模、没有预兆的降价。通常,这种价格调整,更多是基于更长远的战略考量。你想,一升油的利润空间,其实很多时候是很薄的。大幅降价,对整个公司的营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所以,如果仅仅是为了“去库存”,那说明前面的计划可能出了点问题,这本身就不太符合巨头们的风格。
而且,我们看到的价格调整,往往是相对的。比如说,它可能在某些区域、某些特定时段,或者针对某些特定型号的油品进行小幅度的促销。这种“降价”,更像是市场营销策略的一部分,而不是对整体市场情况的反应。你得明白,中石油不光是卖油,它背后还有炼化、勘探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,油价的波动,对它不同业务部门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。
当然,说起降价,离不开一个词:竞争。现在国内的成品油市场,虽然“三桶油”占据主导,但也有不少地方炼厂,还有一些民营加油站。它们在价格上往往更灵活,也更敢于打价格战。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区域,比如一些经济发达、私家车保有量高的城市,为了抢夺客户,价格战几乎是常态。
中石油作为一个“国家队”,它不可能完全跟着民营加油站去“磺”着玩。但它也不能完全不顾市场的价格信号。所以,有时候,它选择小幅度的降价,或者推出一些会员优惠、积分兑换活动,本质上是为了“留住”它现有的客户群体,防止客户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去。你想,如果你是车主,发现附近另一家加油站便宜个两毛钱,长期下来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这种用户黏性,对于任何一家零售企业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资产。
我经常在一些高速服务区的加油站看到,不同品牌的油价确实是有差异的。有时候,中石油这边价格硬朗一些,但旁边可能就有一家小品牌,价格要低一些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中石油这边想维持它的客流量,就不得不考虑一些价格上的让步,哪怕是象征性的。这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,如果同一种商品,别人家便宜一点,你就更容易被吸引过去。除非你对这个品牌特别忠诚,或者有其他附加价值,否则价格永远是绕不开的因素。
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,就是政策。国内的油价,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价格联动机制影响的。但这个联动机制,并不是说国际油价一动,国内油价就立刻跟着动,它有个周期,也可能存在一些缓冲。有时候,即使国际油价跌了很多,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可能因为前期的政策性因素,或者为了稳定市场,没有及时跟进,这样一来,市场上的“价差”就出来了。
反过来,当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反弹,而国内油价的调整又要顾及民生和宏观经济的承受能力时,也可能出现“涨价幅度”小于国际油价涨幅的情况。所以,你看到的“中石油降价”,可能只是国内整个价格调整周期中的一个环节,或者是为了应对之前政策调整可能产生的某些“滞后效应”。
我记得有一次,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,但国内零售终端的价格调整好像慢了半拍。当时就有不少声音说,是不是“三桶油”在捂盘惜售,想赚取差价。但从实际操作来看,那时候更多的是因为国家发改委的调价窗口还没到,或者在等待更明确的市场信号。等到窗口期到了,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。而中石油选择在价格窗口开启前,或者开启后不久,进行一些小范围的促销,可能是在现有价格体系下,对市场的一种“预热”或“巩固”。
再一个,现在的加油站,不仅仅是卖油的地方了。很多中石油、中石化的加油站,都在努力发展便利店、汽车维修、充电桩等多元化业务。油品销售的利润空间,尤其是在零售终端,真的不算特别高。为了吸引人流,让他们在加油的同时,能在便利店消费,或者使用其他增值服务,加油站可能就会在油价上做一些灵活的处理,比如推出“油非联动”的促销,或者针对会员在加油和便利店购物的同时享受双重优惠。
你想,如果一家加油站,光靠卖油,可能勉强维持运营。但如果通过加油引导了便利店的销售,或者咖啡、快餐的消费,整体的盈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。这时候,即使在油价上稍微让利一点,吸引更多的车主过来,从而带动其他业务板块的增长,从整体来看,也是划算的。我经常看到一些加油站的便利店里,生意比加油本身还要好。这说明,加油站的盈利模式,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卖油模式了。
所以,你看到中石油降价,很可能不是单一行为,而是它整个零售终端策略的一部分。它希望通过更具吸引力的油价,把客户“拉进来”,然后再通过其他服务“留住”并“变现”。这种情况下,它对油价的控制,会比单纯的“成本决定价格”要灵活得多。
最后,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,某些时候的价格调整,也可能是在向市场释放一些信号。比如,如果整个行业都感觉到未来一段时间,国际原油价格可能趋于稳定甚至下跌,那么国内的油价调整,也会提前做出一些反应。当然,中石油作为国内zuida的能源公司,它的价格调整,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,包括国家能源战略、国际关系、地缘政治等等。它不会仅仅因为“想降价就降价”。
我从业这么多年,深切体会到,石油价格的背后,是全球经济、政治、技术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所以,当问“中石油为什么降价”时,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,往往只是冰山一角。背后可能牵扯着市场份额的争夺、用户粘性的维护、多元化业务的拓展,甚至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。要理解这一点,光看新闻上的油价波动是不够的,还需要结合整个行业的大环境,以及这些巨头们实际的操作逻辑来分析。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