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产品标准化合约品种,采用标准仓单交易、场内场外交易、期货与期权合约组成,它与农业和养殖直接contact起来,既要了解养殖周期的生产成本,又要了解标准化合约与远期合约的结合。在5月中旬,中粮某粮油油脂油料分析师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无论是巴西、加拿大还是印度等国家,都已开始在大宗农产品领域上与之形成替代关系。
“虽然全球饲料的库存也会影响到全球油脂供应,但由于我国进口粮食价格与产成品成本价格存在差异,养殖行业在参与豆粕期货时,一般选择豆粕期货,其影响的是豆粕消费的价格和预期消费的价格。”曾咨询分析师穗景俊表示,因为中粮系的大豆进口已在预期中,我国目前大豆进口渠道的价格已经趋于稳定,市场预期的采购节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,这种情况下,往往油脂油料作物的远期价格会跟随美豆、美豆粕期货而有所不同。
据记者了解,中粮某粮油油脂油料分析师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去年年初,大豆进口较少,油厂大量进口大豆,由于价格不稳定,买方更为谨慎,大豆进口减少,油厂采购意愿不强,市场看跌预期更浓。
5月18日,中粮某粮油油脂油料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目前大豆进口船货和油籽价格高企,在合约到期前,菜籽、菜粕等杂粕价格居高不下,但6月份开始菜籽和菜粕现货价格跟随美豆走弱,菜粕期现货价格则较为坚挺。此外,5月22日,俄乌局势缓和,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领导的也门胡塞武装宣布,基辅与俄罗斯联合行动的城市盟友切断了与欧洲的边境。
该分析师指出,乌克兰是我国重要的油籽进口来源国,受地缘政治、经济、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国际油籽供应持续紧张,短期油籽价格走弱可能是在情理之中,但对下游需求影响较大,油厂的挺价意愿也较强。
“由于国内油厂的压榨利润丰厚,油厂开工率提升,菜籽库存高企,国内菜粕供应仍然充足,对菜粕价格形成支撑,且随着2月底天气转凉,菜粕需求将出现季节性回落。不过,据笔者了解,当前饲料企业备货仍较多,随着水产料的陆续出栏,菜粕需求将出现阶段性回升,不过,受进口DDGS的限制,国内菜粕库存还在持续去化。”方正中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汤冰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。
同时,中粮某粮油油脂油料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近期油厂胀库现象仍在持续,截至7月2日当周,国内菜籽库存为297万吨,较前一周减少17万吨,为历年来同期最低水平。近期油厂开机率回升,菜籽到港量明显增加,菜油库存维持低位,截止7月24日当周,国内菜油库存为25万吨,较前一周下降1万吨,为历年来同期最低水平。
据监测,截至7月24日当周,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菜籽库存为30.1万吨,较前一周下降6.7万吨,为历年来同期最低水平。
刘锦告诉记者,由于近期气温大幅回升,预计7月国内菜籽产量仍将较去年同期下降。同时,在山东、江苏等地,受台风天气影响,预计本周沿海地区菜籽压榨量下降。另外,近日气象预报显示,未来一周天气较为炎热,或有利于鱼类养殖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