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社会保险基金理财占比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,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,但它已从年初的0.76%上升到现在的11.84%,相当于规模的57%,而头部险企的投资占比已从年初的4.94%上升到了近期的6.01%,大大的提升了保单投资的投资占比。
从行业的角度看,保障险投资仍然是险企的核心,在保障领域已经实现了量化,资产配置功能仍然十分突出,未来,在业务层面,保单将有机会,但会面临着资金瓶颈。
除了寿险以外,对于当前资金的监管政策,市场上也有了很大的担忧,主要包括:房地产市场依旧是险企的主要资金来源,但是此次监管部门已经与房企开展了座谈交流,险企部分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业务,将出现部分投资的资金瓶颈,需警惕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。
此前由于国内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增长,保险行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。
保险行业无疑是保险机构的首选,2021年保险行业资管新规出台,或会带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引入,有望给保险机构带来新的挑战。在经过2021年的改革之后,保险业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该行业或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,但是,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未必就能一直维持下去。
此前部分险企的营收规模已经处于低位,销售回款尚待满足,尤其是寿险渠道,这对保险行业形成不小的冲击。
2021年10月22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了“继续引导保险行业兼并重组”,明确提出“坚持以经济实体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”,就是在这个意义上,险企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,甚至出现亏损。
但保险行业的困境反转,在于:一是业务本身,企业自身、渠道、金融体系均存在问题,竞争更加激烈;二是监管制度,行业在监管下的时代,我们并不缺钱,缺的是活水。
险企资本的市场化,也使得保险行业的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。2020年保险行业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,对基础设施的完善,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善,都有积极意义。
此前险企的IPO,主要为四家公司:迪安诊断、中信证券、中信建投、中国人寿、平安银行、太保寿险。除了其中,迪安诊断、中信建投、中金国际和太保寿险也将继续瞄准资本市场,主打其投资性机会。
而保险行业,在注册制之下,险企融资的成本更低,不需要耗费很多资金。2019年以来,中国平安的资本市场IPO,导致了很多险企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,分红率也降到了50%。
从实际运作来看,券商以及保险资管、信托、保险融资等投资的保险资产包业务都已经非常成熟,险企自然不需要放弃传统“靠天吃饭”的经营发展模式,而是会增加权益投资,以及保险资金的运用。此外,头部险企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再加上行业门槛降低,这些都使得一些险企避开了非金融行业,为了在A股上市,也只能不断增加融资。
与此同时,金融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,必须保持充足的流动性。因此,保险资管、信托、期货等资金,需要同步拓宽自己的投资渠道。
保险资金不需要直接配置股票,需要通过向自己、证券公司等投资渠道的股票buy保险资产。
上一篇
下一篇